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枝和微静脉及其流经其内的液体所组成,是循环系统的基础结构,也是血液与组织间实现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和功能单位。 在炎性反应、代谢障碍等病理情况下,微循环可发生血管细胞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及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管壁通透性升高以及血液流变性变化,并可出现微血管结构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异常,影响组织的物质交换和器官功能。在这种病理情况下,微循环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导致其不能与组织和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影响组织的物质交换和器官功能状态称之为微循环障碍。 经临床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是由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产生无菌性炎症引发的疾病,炎症在内反复刺激滑膜,致其水肿、充血、增厚,从而引发病灶处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药物、营养进不去、代谢产物堆积出不来,进行形成“恶性循环”。 如此必然导致药物无法吸收,治疗效果差,甚至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因此只有微循环通畅,治疗的药物才能被正常吸收发挥效用,达到治痛防残的目的。 在AS患者的早期阶段,患者关节病变部位药物、营养供给通道尚未完全闭塞,但药物、营养供给通道的穿透性已经减弱,表现为血循及营养的部分障碍。 主要表现为血管纤细、狭长,血管末梢供血不足,但整体供血较为通畅,开始出现部分微循环障碍。 在AS患者的中期阶段,患者关节病变表面已经有病变包裹层覆盖,局部微循环出现阻断、血管短小,时断时续;同时关节腔内已经出现缺血、缺养性病变,药物、营养供给通道受阻严重。 主要表现为血管短小、血流不清,表面微循环供血不良,外周循环不良,出现器官/关节等的缺血、缺养性病变。 在AS患者的晚期阶段,药物、营养的供给通道微循环完全破坏,血循及供养被阻断在关节囊表面,为关节腔提供药物、营养供给的通道完全阻断,关节腔病变处于“隔绝状态”,病情表现严重。 主要表现为血管严重扩张,有明显淤血现场,血流变慢或无血流(完全阻断),红细胞局部受阻、聚集严重,表明微循环障碍严重。 因此,提醒广大患者,结合TMT防复发检查,精准检测患者微循环是否障碍?障碍的程度如何?属哪个类型等数据,从而为制定量身诊疗方案提供科学基础,将是临床有效治疗的重要前提。

史东主任
国医大会受邀发言专家
资深强直性脊柱炎诊疗专家
中华强直性脊柱炎研究总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