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面临的问题
①.患者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
②.医疗机构对疾病诊断不清;
③.传统医疗机构治疗手段单一。
在临床接诊中,我们发现有的经过规范、科学的治疗,病情得到好转,预后也比较良好,而有的患者却每况愈下。
在消极治疗中病情越来越严重,等待那种恐惧的降临,这不仅值得患者去反思,也值得医生去深思,怎样帮助无助的患者改变命运,使得病情获得突破性进展或者显著性提高。
一.患者心理方面的改变
用疗效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少年男性群体,这个群体正处于满怀理想抱负准备大显身手或是家中的顶梁柱。且现阶段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发病多为回顾性诊断,大部分患者一经确诊,病情基本上都处于中期(活动期)。
在罹患强直性脊柱炎之初,加上对强直性脊柱炎“无法彻底治愈”的片面解读,很容易形成“治或者不治结局都一样”的心理误区。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这种“康复无望”的心理愈发加重。
[聚焦强直能否康复 听听他们怎么说]
在前不久我院举办的2017年康复患者交流节活动现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以及众多患者强烈反响,康复患者亲身讲述从久治不愈、四处求医心灰意冷,到可以控制病情、独立生活,那种挣扎窘迫、活动受限一朝得到释放,由衷的感到高兴和欣慰,患者朋友做出改变,命运的河流才会转变。
二.诊断方面的改变
只有查的准 才能治得好
祛除无菌性炎症、调节免疫系统正常已成风湿免疫界专业人士共识,也是国际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本。传统治疗也是以此为核心诊疗方向,但不是所有的治疗都能有效祛炎,传统疗法“重治轻诊”让很多患者无法明确病情,从而导致反复发作。
实际上不同的病情分期的治疗差异很大,只有科学检查关节无菌性炎症分布多少且准确定位炎性附着点、炎性粘连程度、机体免疫紊乱指数、个人体质差异等才能做到准确分期分型、一人一方的治疗方案,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诊断功夫,没有“炼丹炉”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必须要求医院具备完善科学的系统化诊疗体系。
三.治疗方面的改变
适合自身病情的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前来求医的患者虽然病情各异,但几乎都用过非甾体抗炎药或生物制剂等,治疗方法各有利弊,有的可以说是很好的药品,临床案例表明,病人的症状和分期往往是不同的,比如这个病人是早期,但是症状却很严重,检查指标也很高,这个病人是中晚期,但是功能还可以,指标也不是很高,这就需要医生的判断是用“急”药还是“慢”药。
实际上药物并不是不起作用,是关节处药物、营养通道闭塞,药物无法到达病灶处,效果自然打折扣,这就是通过近万例临床案例总结得出的祛炎护脊抗粘连体系疗法因人而异、对症治疗的特殊之处,怎样把握治疗的度、量、衡更适合患者的病情,考验着医院、医生专业程度。
临床达到稳定病情目的:关节腔内无菌性炎症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病程进展过程中出现疼痛和关节损害的根源,许多患者陷入因疼痛而卧床,而卧床又会间接加重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恶性循环;所以有效祛除无菌性炎症是体系化治疗的关键,尤其是打通药物、营养通道,临床上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临床达到控制病情目的: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以及增加关节活动度,帮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能够自理,从事普通劳动。是解除在长期无菌性炎症刺激下的关节囊、肌肉、肌腱、滑膜组织等的粘连、挛缩状态,避免关节融合、骨桥、骨赘形成,并对受损关节进行修复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采取治疗,对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解除活动受限是有效防残防复发的基础。
临床达到阻断病情目的:在治疗体系临床抗粘连的同时,结合强直患者个体免疫和体质差异的情况,紧密开展免疫平衡调节治疗,并辅以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一方面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同时减少免疫紊乱导致无菌性炎症的产生,阻断病情发展。
四.复健方面的改变
定期随访督促谨遵医嘱和坚持复健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慢性疾病,患者通过临床治疗达到实现关节功能康复的目标和临床治疗标准,但院外还要谨遵医嘱和坚持复健,为此院方制定随访监督制度,为患者院外康复把好关,患者要改变把所有事情都交给医生就万事大吉的观点,治病还得从自身抓起。
[视频资料:日常院外随访工作]
沈阳强直强直研究院专注强直,集AS科研、临床、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专业医疗机构,以恢复关节功能和快速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为目标;以集中京辽两地在AS领域的专家团队和医疗资源为依托。实现常态化京沈两地联合会诊,知名专家团实力保障疗效。
拓展阅读>微创祛炎护脊抗粘连治疗体系特点
祛炎护脊抗粘连治疗体系融合风湿免疫科、骨科、疼痛科、中医科和微创介入技术的多学科科研成果,针对传统治疗无法解决的关节粘连、融合引起的活动受限、驼背等关节畸形和严重致残的难题,根据AS临床分期分型应用诊疗。